top of page


漫遊之間 自創意義 ——析《千高原》、《寶玉,你好》
刊於《明報》 | C04 | 世紀 | 六合文藝 ,2021-09-18 「漫遊者追尋『稍縱即逝的時光』,像個『不安地徘徊於社會荒野的狼人』。」《遇見都市:理論與實踐》精巧地點出及闡明班雅明漫遊者(flneur)的概念。漫遊者置身大街小巷,一時運算...
ltyvenus
2022年2月1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FROM IT TO WE,從個體出走的共存可能:觀「後人類敘事──共存之地」
刊於《微批》,19-8-2021 廣東話裡的「我哋」總是耐人尋味,同音字是「我地」。它可以解作我們,也可以是「我所擁有的地方」,或是「我屬於的地方」,既單一個體視野,亦能為眾數。當然,一座城市,至一個地球不應被壟斷私有的,而是群體共生之地。牛棚正在舉行展覽「後人類敘事──共...
Siu Tung
2022年2月1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3 次查看
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